教育文化

  2018年,南昌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79所(不含技工学校),教职工9.63万人,其中专任教师7.93万人。全年招收研究生1.27万人,在校研究生3.21万人,毕业研究生0.82万人。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3所,招生18.22万人,在校生61.06万人,毕业生17.74万人。中等专业学校26所,招生2.37万人,在校生6.93万人,毕业生2.94万人。普通高中75所,招生3.46万人,在校生10.63万人,毕业生3.43万人。普通初中213所,招生6.9万人,在校生19.94万人,毕业生6.14万人,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%。职业高中17所,招生2428人,在校生12166人,毕业生2759人。小学487所,招生7.77万人,在校生42.98万人,毕业生6.88万人,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%。特殊学校8所,特殊教育招生212人,在校生1007人,毕业生198人。幼儿园934所,在园幼儿14.54万人。

名称由来

  南昌寓“南方昌盛”、“昌大南疆”之意。南昌城名数易,别名诸多,汉称豫章,唐称洪州,宋称隆兴,明代定名为南昌。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。

饮食文化

  南昌赣菜口味以鲜辣为主,《后汉书》中的《豫章记》称江西“嘉蔬精稻,擅味八方”。唐初,王勃赴滕王阁举办的盛宴,兴奋之余赞江西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。清代袁枚的《随园食单》中曾记载江西名菜“粉蒸肉”。当今的赣菜,是在继承历代“文人菜”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“家乡菜”。


  赣菜主食为米饭,肉食品有猪、牛、鱼、鸡、鸭、鹅等。蔬菜种类繁多,食油有菜油、茶油等植物油,亦食猪板油。调味以食盐、酱油为主,兼用辣椒、醋、糖、桂皮等。农村有冬至日酿米酒、晒冬粉、杀猪腌肉,冬至后晒干鱼、腌鸡、制板鸭等习惯。


  南昌特色小吃流行于南昌及周边地区的小吃主要有:油炸小品、白糖糕、糖画、豫章酥鸭、李渡酒、鄱阳湖银鱼、石头街麻花、瓦罐汤和拌粉、牛舌头、金线吊葫芦、芥菜团子、酿冬瓜圈、家乡锅巴、大回饼、木瓜凉粉、伊府面、吊楼烧饼、状元糕、如意糕、麻辣烫、南昌米粉、军山湖大闸蟹、葛粉、麻辣藕片、万寿宫马打滚、万寿宫糊羹、风味烤卤、鄱阳湖狮子头、三杯脚鱼、竹筒粉蒸肠、藜蒿炒腊肉、煌上煌。